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 2024(第二十三屆)中國互聯網大會的順利召開,充分彰顯了我國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的強勁態勢。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尚冰在會上明確指出,我國互聯網在多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,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全球領先,網民規模呈現出飛速增長的趨勢,信息技術創新活動空前活躍,互聯網應用更是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,多項關鍵指標位居全球首位。
從網絡基礎設施層面來看,我國寬帶網絡規模宏大,覆蓋范圍極為廣泛,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高達 110.2%,千兆用戶占比超過四分之一。5G 基站建設也成績斐然,總數已達 383.7 萬個,全國行政村通 5G 比例超 90%。骨干網架構持續優化升級,構建起了 “全方位、立體化” 的互聯互通格局。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 810 萬標準機架,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。強大的網絡覆蓋能力,使得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 77.5%,網民規模達到 10.92 億人。
在技術創新領域,國產大模型產品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,智能芯片、開發框架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,相關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在全球名列前茅。6G 愿景概念、技術研究以及研發驗證等方面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,在全球處于第一梯隊的領先位置。9 家企業成功躋身全球互聯網企業市值前 30 強,“獨角獸” 企業數量達到 375 家,企業綜合實力穩步提升。
互聯網應用層面同樣亮點紛呈。國貨 “潮品”、智能產品等消費新增長點不斷涌現,直播帶貨、網約車等新業態不僅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,還在促進靈活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在線辦公、視頻會議等應用極大地改變了生產服務模式,全國中小學實現互聯網全接入,地市級、縣級實現遠程醫療服務全覆蓋。“5G + 工業互聯網” 項目數超過 1.3 萬個,5G 行業應用案例累計超過 9.4 萬,有力地推動了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進程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,人工智能的融入,極大地促進了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融合,顯著提升了互聯網接入物理實體、服務垂直行業的能力,在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,也帶動了數字產業化以及互聯網產業自身的發展。360 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認為,大模型將引發新一輪工業革命,所有的互聯網應用都將面臨重塑,這為互聯網產業帶來了革命性的發展機遇,同時也激發了互聯網創業和投資的熱潮。他強調,互聯網的發展為人工智能奠定了堅實基礎,未來 10 到 20 年,大模型將深刻改變世界,人工智能賽道寬廣,不僅互聯網巨頭擁有機會,傳統企業和創業者同樣能在其中找到發展空間。
中國移動副總經理張冬指出,當前信息和能量融合創新不斷向縱深推進,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。人工智能加持下的互聯網將邁入 “智能互聯網” 的全新發展階段,呈現出 “三個加速重構” 的新趨勢,即互聯基礎設施加速重構、智能終端形態加速重構、應用服務模式加速重構。
《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(2024)》也提出,數字技術創新將推動互聯網逐步向智能化方向發展。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動的深入實施以及多模態大模型的快速發展,將進一步拓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場景。同時,算法、算力與數據的核心作用將愈發凸顯。算力發展需求促使高端芯片自主研發和制造能力不斷提升,數據資源與人工智能技術相互耦合,將持續催生新產業、新模式、新業態,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,未來將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,持續推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,助力傳統產業實現 “智改數轉網聯”。全力推進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和規?;瘧?,深入實施標識 “貫通” 行動,加快建設 “5G 工廠”,打造 “5G + 工業互聯網” 升級版。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,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,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。還將引導更多的人才、資金、技術等創新要素向企業匯聚,加快推進人工智能、下一代互聯網、量子科技等前沿技術的攻關突破和成果轉化。在強化互聯網技術創新能力方面,要加快人工智能芯片、算法框架等軟硬件技術創新,構建以大模型為核心的自主生態,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。系統開展先進無線通信、新型網絡架構、空天地一體等下一代互聯網的前瞻性布局,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。